釋說:
這是“朝氣蓬勃”的“勃”的本字“孛”,讀作bèi,又讀bó,本為象形字。甲骨文①的下部是子(小孩),上部是長發。這就表示小孩生長迅速,寓有“蓬勃興盛”之意。(上部也可解作“豐”字,《說文》:“豐,草盛豐豐也。”“豐”古音讀如蓬。“孛”與“蓬”為雙聲字。)②是帛書的寫法,類似甲骨文。③是小篆的形體,上部發生了訛變。④是楷書的形體。
《說文》在分析“孛”字的形體時說:“人色也,故從子?!边@是根據《論語·鄉黨》中的“色孛如也”得出“人色也”的結論。其實“孛”字的本義應為“蓬勃”或“旺盛”,所以后世也多用“勃”字來代替,如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記·滇游日記》:“煙氣郁勃。”也就是說:煙氣很濃又很盛?!柏谩弊钟伞笆ⅰ绷x又可引申為星芒四出掃射的現象,所以彗星的別名也叫“孛星”,如《爾雅·釋天》:“孛星,星旁氣孛孛然也?!?/p>
——左民安《細說漢字》
擴展閱讀
構形不明。商周古文字“子”上從“豐”,戰國文字訛為也,《說文》小篆始從。本義指草木茂盛的樣子,音bèi。《說文》:“孛,(彙)也?!保ā啊毕略疲骸捌H木孛之兒?!保都崱の痦崱罚骸柏?,艸木盛兒(貌)?!比龂翰茇А读x》:“上扶疏而孛散兮,下交錯而龍鱗。”引申指光芒四射的彗星?!都崱り犿崱罚柏?,一說彗星也?!薄豆騻鳌ふ压吣辍罚骸坝行秦糜诖蟪健X谜吆??彗星也。”又引申指人發怒變色的樣子,音bó?!墩f文》:“孛,人色也。從子。《論語》曰‘色孛如也。’”徐鍇系傳言人色勃然壯盛,似草木之茂也。”《集韻·沒韻》“孛,色惡也?!边@個意思后來寫作“勃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色勃如也?!保叫≤姡?/p>
——《字源》
來源:漢典文化